纪委

诗书传家远 耕读继世长

中国杂交粳稻开创者李铮友教授家风家教故事

发布日期:2020年09月07日 11:05  作者: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

云南农业大学李铮友教授,原云南省副省长,被誉为“高原杂交稻之父”,是我国滇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开创者。他把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率先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多次创造了粳稻单产世界新纪录,解决了我国粮食生产的许多难题。他秉承“诗书传家、耕读继世”的良好家风,做潜心耕读、勤俭自强、廉洁治家的典范,为云南农业和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诗书传家

李铮友教授生于四川宜宾高县,世代从医,父辈从军。李氏家族世代注重读书明理,即便家境清寒也不忘教育子孙识文断字。李家始祖李文元是一位有文化的贤士,同治年间的《高县县志》上有记载“年至七十,邑令周谦额其门曰‘福映长庚’”,其子为清代须经岁科两试成绩优异者之廪生、庠生等。李家后世子孙的字辈排行是:“文章光世泽、孝友振家声、诗书惟国宝、名重贡朝庭”,寓意“诗书传家,泽被后人;上孝友朋,家族兴旺;读书为要,才学立世;追求事业,报效国家”。

报国爱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李铮友怀揣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手里”的朴素愿望,扎根云岭大地,常年带领科研团队顶烈日、冒风雨奔走在田间地头,抬头满脸灰尘,低头两脚泥巴,从稻花飘香到稻谷金黄,风雨无阻,为国家粮食安全和杂交水稻事业呕心沥血。他生为农民、学为农民、造福农民,坚守兴农报国的信仰和初心,一辈子孜孜不倦醉心于水稻研究事业,即使是退休后的二十余年,仍致力于滇型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工作,八十大寿之际,还为收到两个滇型杂交稻新组合的稻穗而欣喜至极。情系水稻、心系家国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袁隆平院士评价他:“开滇杂先河一代宗师粮安天下,创育种新路万众敬仰惠泽苍生”。在尚农报国的同时,他热爱自己的家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示范和教育孩子。在他的熏陶下,两个女儿也投身云南高等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奋斗报国。

勤俭持家

李铮友教授十分推崇《曾国藩家书》中的“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他一生克勤克俭,不抽烟、不喝酒,甚至连茶都不喝,生活极尽简朴。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独特家风,他主张耕读继世,认为“耕”是维持生命的劳动,“读”是生命的升华。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他躬耕亲为,深知一粥一饭,来处不易,他时常教育子女,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两个女儿理解父亲对稻谷、粮食的爱惜之情,李家的饭桌上从不浪费一粒稻米。

自强立家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家风是最好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李铮友教授的小家庭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水稻的加代繁殖,李教授舍小家为大家,常年出差在外,像候鸟一样往返于海南三亚,云南元江、瑞丽等地,在女儿的童年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背影,但父亲每次回家都会辗转千里给她们带回一小包水果糖和几个椰子,把对家庭和孩子的关爱转化在行动里。为支持他的事业,李铮友的妻子王启珠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带着两个女儿自立自强,在房前屋后种菜收耕,生活自食其力,让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她从教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在科研上一起从事水稻育种工作,既是贤内助,也是好战友。王启珠时常告诫两个女儿,作为女性,要自强、自立、自尊;李教授酷爱历史,也经常用历史典故告诫子女诚恳做人、踏实做事,还要子女时刻铭记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人生本色,要以真才实学立身,唯有自己的真本事才是最可靠的。

廉洁治家

李铮友曾担任过云南省副省长一职,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分管烟草行业,也从未收受一条香烟。家风浩然敦厚,才有作风严实清廉,家风正才能作风正、律己严、行得正。作为父亲,李铮友教授为子女作表率;作为领导干部,李铮友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和工作作风,他用实际行动教育子女艰苦朴素、自立自强,教育身边同事遵纪守法、向上向善。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整个社会风气才能更好。李铮友教授用行动践行了“诗书传家、耕读继世”的良好家风和高尚追求,如一粒稻种,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为当代中国精神塑造再添新苗、贡献力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