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挚(997—1061),字公仪,北宋成都府新繁县(今成都市新都区)人。以进士入仕,三入朝堂、六任州府,官至龙图阁大学士,世称梅龙图。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尤其憎恨官吏贪赃枉法、腐化堕落。其所作《五瘴说》一文,以自然之恶疾瘴气形容官场5种邪气,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腐檄文。《五瘴说》仅120字,却高度概括了官场的5种积弊,警醒着历代为官从政者。
直言敢谏 纠弹时弊
梅挚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及第,从此走出成都,进入历史的舞台。梅挚为官以直言敢谏著称。任苏州通判时逢江浙饥荒,官府以粮种贷民解饥,不久又催逼百姓偿还。梅挚对这种加重人民负担的做法极为不满,上奏朝廷请求缓期偿还。为民办事总会被历史铭记,此事就被《东都事略》以及宋、元两朝江浙的地方志突出记叙。此后梅挚三度入朝为官,他敢于对最高统治者的德行修养提出尖锐的批评,敢于对皇亲国戚的不适当升迁提出反对意见。宋仁宗虚心接纳,对大臣们夸赞说:“梅挚言事有体。”后来梅挚外出为官,宋仁宗亲自赋诗一首为他送行。这在整个封建时代都不多见,因而在当时和后世都成为一件记述极广、影响极大的美谈。
清正廉洁 勤政爱民
梅挚一生清廉,《宋史》称他“资性纯厚,不为矫厉之行,平居未尝问家业”。而对百姓,梅挚则百般爱护。《宋史》记载了他体察百姓疾苦的诸多故事。例如在任滑州(在今河南)知州时,每年治河工程浩大,原先全都是征调当地百姓,人民深感疲弊。梅挚来后以驻守兵丁代替百姓治河。当年河水大涨,梅挚还亲自“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受到皇帝的表彰(“诏奖其劳”)。
梅挚为官32年,六任州府,所至皆有建树。在他曾经任职的昭州(在今桂林市东南部),人们建有“梅公亭”,感谢他为地方革除弊政,为百姓办好事。在杭州吴山,人们修建了“有美堂”,该名取自宋仁宗为他亲自赋诗的第一句“地有吴山美”。在他的家乡成都府新繁县东湖,南宋建炎年间建有“三贤堂”,人们将梅挚与王安石的父亲王益、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并祀其中,历经千年风雨,至今矗立。
警言传世 镜照古今
梅挚喜吟咏、擅文章,多警句,其中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五瘴说》一文。瘴即瘴气,是我国南方亚热带潮湿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人一旦染上,往往会不治身亡。但在梅挚看来,自然界的瘴气固然可怕,但欺上瞒下、刑狱不公、奢靡享乐、假公济私、作风不正5种官场瘴气更为可怕,官员染其一种,便会引起“民怨神怒”。梅挚的《五瘴说》仅120字,但高度概括了为官从政者必须恪守谨遵的规矩。在今天看来,内容也与当前中央八项规定、严肃纠正“四风”契合,具有重要的现实镜鉴意义。
梅挚《五瘴说》一出即流传开来,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反腐檄文。人们为了纪念梅挚,将这篇文章镌刻于山水秀丽的桂林龙隐崖、杭州吴山上的“有美堂”、成都新繁东湖的“三贤堂”。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名士赋诗吟咏。仅在宋代,就有“五瘴作时虽不染,一篇留诫指其然”(邹浩《读龙图梅公瘴说》),“医国十全姑小试,蠹民五瘴想先除”(陈俊卿《寄林子方》)等名句流传。清乾隆年间,陈宏谋编纂历代廉政文献《五种遗规》,将梅挚的《五瘴说》收入其中。1963年,郭沫若游桂林时吟诵道:“榕树楼头回壁深,梅公瘴说警人心。”(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