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八》中有一段唐太宗李世民与宰相魏征的对话。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并也,兼听,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偏,颇也,偏信,只相信某一方的言论。前者吃得下苦口良药、听得进逆耳忠言,终能正确认识事物、明辨是非;后者听不进忠言、容不下异己,偏听偏信,终将言路堵塞、愚昧不明。二者的结局截然不同。由此启示居上者,在做决策或判断之前,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王世则,桂林永福(今广西永福)人,字号、生卒年不详。曾任右正言、永州(今湖南永州)知州、广西蒙州(今蒙山)知州等职。出身贫寒 聪颖好学王世则幼时上山砍柴,从山上滚下,一条腿残疾,此后靠放牛糊口,但并没有影响他学习。他自小羡慕能读书的孩子,常在放牛时溜进学馆旁听。一次,教书先生考学童对对子,出了上联“独角兽”。学堂里半晌鸦雀无声,学堂外却传来稚嫩的对声:“比目鱼”。先生惊诧,不禁拍案叫好,因为“独”不是数词,...
彭鹏(公元1637—1704),字斯奋,清代兴化府莆田县人。官至工科给事中、广西巡抚、广东巡抚,以操守廉直、治行卓越闻名,建树颇多,被誉为清初四大廉吏之一。秉公执法 为民作主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彭鹏任三河县(今属河北)知县。三河地处京畿要冲,是满、汉群众杂居之地,皇亲贵胄常仗势欺压百姓,迎送繁忙,百姓负担沉重,加之前几任知县治理不力,因此命案、盗案不断,被人视为难治之地。彭鹏到任时积案已有30多件,都是棘手案件。...
“治河有策,采风有诗。政通人和,来者之师。”这是古人对陈鹏年的赞语。陈鹏年何以受到如此高的赞誉?这要从他的为官实绩说起。陈鹏年(公元1663—1723),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进士,历任西安知县、海州知州、江宁知府、苏州知府、河道总督等职。“三字”激励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陈鹏年被授西安知县。这里的西安并不是十三朝古都西安,而是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衢江区的前身是衢县,而衢县的前身是西安县。陈鹏年到任后,便起誓为政要顺应天理人心,...
刘长佑(公元1818—1887),湖南新宁县人,清末湘军名将。1859年,因平定湖南、广西两地的太平天国运动,解永州围困之局,被提名广西按察使,后大破石达开部,授广西按察使。一个月后,提拔为广西布政使。1860年,刘长佑率军攻克柳州,遂提拔为广西巡抚,主政广西期间,整顿吏治,清正廉洁。惩贪治腐 破格用人1860年,刘长佑任广西巡抚后,总掌广西军政要务。当时,广西匪患严重,大的土匪盘踞在郡县,小的土匪成百上千集结成群,且忽兵忽匪,...
章献中(公元1512—1557),字君用,明朝钦州白沙乡(今钦州市钦北区子材街道北营社区)人。曾任浙江都司经历、云南大理府通判等职。勤奋好学章献中年少时家贫,但传承耕读家风,自幼勤奋好学。他仰慕先祖唐代太傅公琅琊王章仔钧遗风,谨记《太傅仔钧公家训》,时时以“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间,休作生愤之事,休专公共之利”警醒自己,形成勤俭节廉的品格。18岁那年,章献中参加县学考试,考取秀才,成为县学生员。由于学行兼优,...
在成语词典中,将同一区域的地名和物产同列为成语的情况十分少见,“合浦珠还”便是其中之一。“合浦珠还”亦称珠还合浦,喻为失而复得的人和事,对美满生活、清明政治有赞美之意,也是廉吏的标志。“合浦珠还”一词的起源则与东汉合浦太守孟尝有关。孟尝,字伯周,东汉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东汉官吏,曾任职会稽郡户曹史、徐县县令、合浦太守。他秉承祖训,少年时期即努力砥砺德行,入仕为官后正直清廉,深得民心,...
周渭(公元922—999),字得臣,北宋恭城人。幼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寒,由叔伯养大,他自幼勤奋好学,后历任多地要职,政绩卓著,病逝于任上,被敕封为惠烈御使周王。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周渭到达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为户部侍郎薛居正器重,又因上书朝廷陈述时务,被召应试,宋太祖赵匡胤大为赞赏,赐其同进士出身,并授其白马县主簿,历任右赞善大夫、扬州知州、两浙东西路转运使、益州(今四川成都)转运使等职,官至监察御史。不畏强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