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史》卷三十八《裴侠列传》记载,裴侠是北朝河东解人,祖父裴思齐是秀才出身,官拜议郎;父亲裴欣官至西河郡太守,赠晋州刺史。文武双全当时民间流传:裴侠小时候就“志识聪慧”,聪明程度远远超过同龄儿童。西魏大统三年,裴侠带领乡兵参加了由西魏大将宇文泰(即后来的北周太祖周文帝)指挥的“沙苑”战斗,裴侠在战斗中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受到了宇文泰的夸奖,称其“仁者必勇”。裴侠原来的名字叫“裴协”,后经宇文泰建议,...
明代洪应明所著《菜根谭》有云:“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意思是说,烈酒、肥肉、辛辣、甘甜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是清淡。事物的表象或许炫目、浓烈,而回归到本质往往是平淡朴实的。饮食和做人,皆同此理。“淡”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不浓不腻,则五脏各安,始得长久。清代美食家李渔有云:“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五...
做奋斗者首先要做吃苦者。一个人若能安贫乐苦,经得住浮华诱惑,则能成事成器。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中有言:“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意思是说,粗茶淡饭也能尝出甘甜,一定是有作为的人;身处繁华而不受影响,才能称为出类拔萃的人。粗粝,即糙米,代指清贫清苦的生活。能耐得住清贫,对物质的欲望就会淡许多,就能知足知止。食得“粗粝”、嚼得菜根,在清贫清苦中砥砺心志,即可涵养清廉正气...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思宁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子女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健康发展。要讲好家风故事,引导广大妇女发挥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营造家庭文明新风尚。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家风建设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廉洁治家,在树立良好家风上为全社...
“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自古以来,贪腐蜕变者大都是从小事小节开始,尔后在“温水煮青蛙”中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贿无轻重、赂无多少,皆为腐败之物,遇薄礼而笑纳,见小钱遂伸手,久之以为常,小疾终成大患。正所谓,“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古人讲,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但在现实生...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一语出自《中庸》。《大学》《中庸》原本是《礼记》中的两篇,宋代理学家提升两者的地位,将其从《礼记》中抽出单独成书,并与《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南宋大儒朱熹撰成《四书章句集注》,标志着《中庸》在整个儒家经典体系中地位的确立。《中庸》第三十章,以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例来说明中庸之道是如何像天地一样广博的——“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
清风丨防微杜渐守清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公仪休很爱吃鱼,在他当上宰相后,很多人买鱼送给他,公仪休不接受。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呢?”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了这些鱼,就可能违反国家的律法而被罢免,以后还能吃得上鱼吗?”“宰相拒鱼”所蕴含的道理简单而深刻,告诫我们要防微杜渐、慎微慎初,无论何时都不能为利益所诱惑。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任...
清人颜光敏的《颜氏家诫》一书,内容上贴近家庭伦理和日用常行之实,言辞谆切而近乎絮叨。静心细读,一位呕心沥血为子孙计而又颇具远见的家长形象会不时地在脑海浮现。颜光敏是谁?《颜氏家诫》又是怎样的一部书?颜光敏(1640—1686年),字逊甫,更字修来,号德园,晚号乐圃,山东曲阜人,复圣颜回第六十七代孙。清圣祖康熙二年(1663年)乡试中式为举人,六年(1667年)成进士,补授内国史院中书舍人;两年后升礼部仪制清吏...